top of page

最新消息

基本薪資4萬,可能嗎?合理嗎?



在講可行性之前,​

我們先談一下為什麼最先關注的,​

是房價跟薪資,​

除了這是許多人最有感、最實際的議題外,​

是因為這兩件事也與經濟發展有關。​

台灣經濟問題的根源,​

就是高房價與低薪資。​

當投資人的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

原本有機會進入創新、產業升級與人才培訓的資金就會減少,​

同時在推高房價時也會推高租金,​

進而使營業成本上升,​

造成物價也跟著上升,​

如果薪資不漲,​

消費就會停滯,​

導致生意越來越難做。​

更糟糕的是,房地產是沒有生產力的,​

持有者沒有付出任何的勞動,​

就獲得了持續且大量的資本,​

反而是付出勞力從事生產的人,​

無法獲得合理的報酬,​

整體社會的生產力自然變得低落。​

但反過來說,如果房價下跌,​

就像股票下跌一樣,​

投資者會開始拋售,​

將資金轉往其他投資機會,​

創新、產業升級與人才培訓獲得了能量,​

同時租金也會開始下滑,​

經營成本低了,​

就有空間可以靠價格競爭,​

進而使物價平穩。​

這時如果再加上薪資的提升,​

消費力就會大幅上升,​

商業就會開始活絡,​

商家賺錢了就會有更多的投資升級,​

以及提供更好的福利吸引人才,​

形成正向循環。​

所以乍看之下,​

提高基本工資會造成資方的負擔,​

我自己也是做生意的,​

知道人事成本的沉重,​

但當市場需求大增的時候,​

其實人事成本又變得微不足道了,​

這一點從鼎泰豐、台積電這些員工福利好的公司,​

就能看得出來。​

過去時薪只有60元的年代,​

很多老闆也無法想像時薪168的情況,​

覺得要是薪資上去了就非倒不可,​

但事實證明這是不會發生的。​

可是薪資到底怎樣才算合理呢?​

3萬?5萬?10萬?​

這不能漫天喊價,​

畢竟資方是提供工作機會的人,​

不合理的提高薪資,​

只會造成企業外流,​

造成工作機會的減少,​

反而不利經濟。​

所以勞資的重點在公平,​

勞工付出勞動力使企業利潤提升,​

企業利潤提升了就回饋勞工,​

這種平衡我們可以從歐洲的企業利潤與勞工薪資成長曲線中,看到同步成長的趨勢。


有人可能會說,​

那是歐洲,不是台灣,​

台灣中小企業很多,情況不一樣,​

真的嗎?我們看下一張圖,​

歐洲各國的中小企業比例也很高,​

幾乎都超過80%,​

瑞典甚至超過95%,​

與台灣的情況差異不大。​



事實上,再看下一張圖,​

台灣在1995年之前,​

企業利潤跟員工薪水其實也有同步的趨勢,​

所以台灣其實是做得到的。



但很奇怪的,從1996年總統民選開始,​

台灣的企業利潤開始與員工薪資脫勾,​

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差異。​



​如果我們將勞工薪資,​

以相同的比例來進行換算,​

今年的基本薪資應該是要4萬2左右。​



​所以我們要求基本工資4萬,​

其實是合理且有憑據的。​

好,接下來就會有人說:​

「但基本工資是中央的事,台北市長又不能決定。」​

確實,過去沒有城市訂立基本薪資的案例,​

但是依據地方自治法第18條,​

地方政府擁有「直轄市工商輔導及管理」的權力,​

且在過往資料中,​

沒有特別定義這項權力的範圍,​

所以其實是有法源依據可以設自治條例的。​

只要我們設立的台北市基本薪資沒有低於中央規定,​

就沒有違法的問題。​

這時可能會有很多小商家要跳腳了,​

我們說的「薪資高生意會變好做」是預測,​

但薪水發出去卻是血淋淋的事實,​

再加上疫情還在陰晴不定,​

可能等不到景氣好轉,​

中小企業就會先倒閉了。​

這個我們都設想過了,​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先提地上權房能帶來的財源,​

因為這筆財源可以讓市府補助中小企業,​

幫助中小企業挺過中間的過渡期。​

這樣的加薪與什麼振興券完全不同,​

因為振興券是一時的,​

人們不會因為領到個幾百幾千塊,​

就改變他們的消費模式,​

所以對經濟的幫助非常有限。​

但加薪是穩定且長久的收入,​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收入會增加30-40%,​

就會自然做出不一樣的財務規劃,​

整個人的消費習慣也會不同,​

這樣才可能對經濟產生實質的影響。​

所以「房價有便宜、人民有高薪」,​

絕不是空口說白話,​

更不是隨便喊口號。​

如果你也支持理性問政,有腦執政,​

請支持我們台灣動物保護黨的候選人,​

PS:本文所使用的參考圖片資料取自鄞義林用心整理的一系列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google一下做延伸閱讀。​

Comments


精選文章
2022 動保黨候選人
雙人_正面-農.jpg
正面-Linda.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