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選舉動保黨政見
一、總論
台灣動物保護黨致力於打造一個「對所有生命友善的社會」,在這個願景上期望將台北市建立成一座友善城市,期望這座名符其實的「首善之都」能帶領全台灣,成為一個友善的國家。
我們相信只要能夠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與教育,每個人都能夠產生更好的同理心,去愛身旁的人與動物,善待每個生命。現代社會因為過度的競爭與壓力,人們因為疲累與經濟逼迫,自然而然為了生存而變得自私、冷漠。
在經歷藍綠兩黨以及民眾黨的多年治理下,台北不但沒有變成一個令人嚮往的宜居城市,反而成了人口不斷流失、生活越來越艱困的地方,現在的台北,只有三個字可以形容:老、窮、苦。
老:
台北30年以上老屋比例高達71.3%,全台第一。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比例20.2%,六都第一,全台第二。年輕的不敢生,年長的不敢退休,這麼多年來,這些數字只有惡化,沒有改善。
窮:
物價和房價不斷上漲,政府年年喊打房、拼經濟,但人們的生活卻越來越苦,薪資漲個3-5%,物價卻可以一漲20-30%。每年上升的平均薪資像一個空中樓閣,看得到領不到。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般百姓變得越來越窮,消費能力越來越差,整天辛苦工作加班,卻看不見幸福的未來。
苦:
馬路上、捷運裡、公車內處處擁擠,停車位難找,工作壓力大,居住環境惡劣,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威脅。為什麼年輕人不肯生養下一代?因為看不見未來,如果自己活得這麼苦,為什麼還要生孩子讓彼此更痛苦呢?這其實正是生育率越來越低的原因。所以少子化從來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結果」,是政府無能的結果。
人們不是不想組織家庭,人們不是不想追求夢想,我們會越活越喪、越活越躺平,是因為我們看不見努力,可以通往幸福的可能性。
我們知道改革需要時間,但到底還需要多少時間?檯面上每個政治人物都說要以民為先、要改善人民的生活,拼了這麼多年,藍的綠的白的都輪了一圈,到底優先了誰?改善了誰?事實就是人民的生活沒有變得更幸福,只有變得更辛苦。
人們不該為國家機器服務,國家機器才應該為人民服務。無法改善人民生活的政府,無論有任何的理由,都是失職的政府。
為什麼這麼多優秀的人才,卻無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這源自於過往的執政者有三大弊病:
1. 太多的政治算計
黨派之間的為反對而反對,選舉年的作秀與大撒幣造成的行政效率低落,資源分贓與綁樁,坐這個位子望那個位子⋯⋯聰明的才能都被用來滿足黨與個人的需求,而不是以人民的福址為優先考量。
2. 太多的自我中心
許多政策規劃都以「政府辦事方便」為優先,造成了許多人民的不便。大家都只想著減少工作量、便宜行事,造成許多政策與制度的訂立對人民來說都是隔靴搔癢甚至越幫越忙,只做表面功夫,完全不懂得站在人民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
3. 太少的責任承擔
事情沒做好,地方說是中央的錯,中央說是地方的錯,甲部門說是乙部門的責任,乙部門說是甲部門的疏失⋯⋯總是找籍口、總是玩數字遊戲,而不是承認錯誤、修正錯誤。明明好好面對、充分合作就能發揮加倍的效率,卻因為互踢皮球導致時間與資源的浪費。
該是時候,讓台北重回正軌了。
我們要有感的政策,要有擔當、有魄力、有遠見、又有執行力的政治領袖,不要口水戰、政黨分贓與不切實際的政治宣傳和意識型態。政府不該再把人民當成冰冷的數字,用空洞的指標掩飾問題,而應該真正看見人民的痛苦,真正去改變人民的生活。
台灣動物保護黨推出四大目標和十六大友善政策,就是要翻轉老窮苦,讓台北市回春,脱胎換骨成為一個年輕、富足、快樂的友善城市。
二、具體目標
政見不該只是單純的牛肉,而是實現中心思想、達成具體目標的過程與手段。台灣動物保護黨知道,我們不可能只是唱高調、說理想,同時也要兼顧現實層面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政見,都是環環相扣、相互聯動,朝著「有錢、有安全、有愛、有效率」這四大具體目標在前進:
1. 有錢:人民生活富足,經濟繁榮。
要振興經濟其實在台灣有兩個關鍵:提高基本工資與降低房價。
過去政府總愛說「拼經濟」,為了拼經濟,不斷的給予資方讓利、好處,不顧勞工的權益。但勞工薪資不合理,消費意願就會降低,沒有消費就沒有商業,結果也連帶的造成了生意越來越難做,商家只能在漲價和倒閉之間選擇,就造成了物價越來越高,進而使人民越來越窮。
台灣在1995年之前,國家整體企業總利潤的成長與勞工總薪資是同步成長的,但到1995之後就開始脫勾,差距越來越大,這正是政府圖利資方的鐵證。基本工資便是為了平衡這個問題所設立的,但長年被政府忽視,如果依照企業利潤成長比例來計算,當前台灣合理的基本工資應該是4萬元左右。
當人民的收入提高了,自然就有消費的意願,商業就會活絡,經濟自然就會繁榮,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事實上,當人民消費旺盛的時候,因為商家有足夠的利潤,不需要透過漲價來維持營收,失去了漲價的動機,反而自然的使物價可以平穩。
那為什麼降低房價對經濟有幫助?因為投資者預期房市會下跌,就不會再持續投入資金到房地產市場,也會開始拋售手上的房地產,這是正常的市場機制。但投資熱錢永遠需要找地方去,這時錢就會流向商業市場,投資新創、升級轉型與生產建設,整體商業動力自然就會活絡。而房價的降低也會使房租、店租降低,創業者的負擔少了,就有更多的利潤可以投資研發、提升勞工待遇吸引人才、開拓新的市場,形成正向循環。
過去台灣市場的房地產是一個「太容易賺錢」的市場,導致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市場,但是單純依靠資產增值、收租等所謂「被動收入」創造的財富,對社會是沒有生產力的,反而變相懲罰了努力工作的人,於是賺到錢的人只想著投資房地產,賺不到錢的人只能選擇耍廢躺平,整個社會缺乏生產力,最終就會走向泡沫經濟。
我們的政策目標,就是要根除上述的問題,讓人民先能安居,自然立業,讓食衣住行育樂,人們的生活所需不再是沉重的負擔。人們生活輕鬆了,自然就更願意消費、投資、創新、成家立業、養兒育女與規劃未來。社會富足了,也更有心力去談永續發展。
我們絕不是「仇富」或是想「對抗資方」,資方是提供工作機會,承擔風險開創事業的人,而富人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想讓每個人都成為富人,讓想當勞方的人不委屈,想當資方的人能獲利,這才是對雙方都友善的社會。現況走下去,社會走向崩壞,資方也得不到好處,我們是想導正問題,而不是想對付誰。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包含了提高薪資、降低房價物價、減少生活負擔、安心育兒與養老、振興經濟、促進創新、幫助脫貧等等一系列的計畫。
2. 有安全:落實都市更新和居住正義,杜絕不法。
台灣位於地震帶,台北位於共振強烈的盆地,老房比例卻是全台最高,一旦無常發生,死傷會非常驚人。我們永遠不知道天災何時會到,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確保台北人民與動物的生命安全。
另一個危及市民生命安全的,是交通安全。現有的道路規劃對於行人與機車都非常不友善,進而造成了車禍事故頻傳,事實上也影響到了開車族的權益。這些問題過去日本在1960年代就已經經歷了所謂的「交通戰爭」,因為當時因每年交通死亡的人數破萬人,受傷人數近百萬,與日清戰爭的死亡人數相仿,因此得名。而日本與台灣的人口數是5.5:1,而台灣當前的每年交通死亡人數近三千人,與當時日本的死亡率是幾乎相同的,這是發生在台灣當下的交通戰爭,隨時威脅著台灣人民的生命安全。而日本透過了一系列的交通政策改革,使死亡率大幅下降了84%,台灣急需相同的改革。
除了生命安全,人民也有免於流離失所恐懼的需求,無論買或租,都需要更友善的環境。台北市沒有太多的剩餘土地可供開發蓋公宅,我們也不希望公宅只能蓋在離市區偏遠的地方,唯有透過都市更新,才有可能讓市民們生活在市區,免於通勤的不便,同時又提供房源供給,讓人人都有房住,房源供給充足了,自然房價也會降低了。
因此促進都更成為我們當前政策的核心,是我們最核心、最關鍵的政見,加速都更可以使我們更快的落實市民的安全與居住正義,並且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現在的台北,其實是過去都市規劃不良的結果,道路狹窄容易塞車、人行道狹小又多阻礙物、市容不佳、停車位太少只能違停……要改進的東西太多了。透過都市更新,可以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道路優化改善交通、充足的人行道保障行人安全、保留綠地、增設停車位、電線桿地下化、改善市容等等。
同時現有的公幼、托老中心等公共建設之所以拓展緩慢,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空間不足,透過都市更新增加的空間,就能讓這些公共設施迅速增加,加速減輕民眾負擔。
都更不是圖利建商,而是圖利所有台北市民,重點是如何使雙方能獲得雙贏。建商當然也會從中獲利,但企業賺錢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只要是正確合理的事,自然應該要鼓勵做、加倍做、加速做,人生苦短,我們不該讓市民苦苦等待,要幸福,就該是現在!
為了維持人民的安全,我們提出的政見包含加速都更、放寬容積率、社宅租金降低、改善道路設計、行人與機車路權提升等等。
3. 有愛:市民快樂幸福,善待每個生命。
我們相信正確的觀念、充分的理解以及行有餘力的身心,是使人發出同情心的關鍵。我們會歧視、害怕某些族群或物種,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觀念老舊、對於對方缺乏認識,或是因為生活太辛苦而築起的防衛心。
因此我們不只需要人民富足,還需要有健康的身心和充分的教育。過往國英數理的智識教育已經被證明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我們長期忽略人們心靈的傷口,放任我們對出社會後的財商、法律、與其他人和其他生命相處這些實用知識的缺乏,造成了許多的社會問題。
為了達成人人有愛,友善平權的目標,我們提出的政見包含了生命教育財商教育法律教育等多元的全人全齡教育、促進運動風氣、提升心理諮商資源、促進族群交流與國際觀等等。
4. 有效率:增進社會效率,因為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
人的一生短短數十年,沒有太多時間浪費在塞車、無意義的行政程序和空轉的政府政策上。人生沒有太多的四年,可以被自私、無能、方向錯誤的政府浪費。
台北市與新北市、基隆市長久以來都是共同生活圈,許多市民的生活都存在跨縣市的移動,如捷運發展、颱風假等等大眾政策其實也都是由北北基的首長們共同協商,所以本來就沒有分開的必要,反而徒增了許多行政資源的浪費與溝通成本。
過去資訊科技不夠發達,隨著都市的發展形成了現在分立的行政區,但為了因應時代的改變,應該要讓北北基迅速合併,形成大台北市,這樣可以做更有效的國土運用、資源整合、政策規劃,也可以避免許多無意義的公文往返與層層官僚,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
為了創造更符合現代社會,把人民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我們需要包含鼓勵在家遠端工作、加速發展公共運輸與捷運系統、智慧城市、促進民間參與政策決策、政府跨部會合作、資源整合等一系列的建設與改革。
為了達成「有錢、有安全、有愛、有效率」這四大具體目標,我們依照不同領域,制定了屬於台北市的十六大友善政策。
三、十六大友善政策
我們知道,一個問題絕不是一個政策便能解決,而一個政策會影響的也絕對不是只有一個面向。因此這十六大友善政策雖然分成了十六個關鍵面向,包含:居住、生養、長者、交通、物價、更新、脫貧、勞工、創富、健康、動物、環境、教育、文化、族群、政府。每個面向底下都有許多細節的具體政策,但其實每個政策也同時會對其他面向相關,彼此環環相扣,達到真正「對症下藥、全面改善、確實有感」的效果。
以下我們將一一進行說明:
(一)居住友善
人人買得起,六都最便宜。社會住宅與青年住宅雙管齊下,真正做到房價租金大幅降低。
1. 提供地上權青年住宅:15-25坪,使用權99年,總價低於800萬,頭期款不足的 市民,由政府代為籌措。
2. 社會住宅租金降價:以申請人的收入十分之一為基準,租約彈性可長可短,租 期最長20年,原住戶可優先續約。
3. 市有地地上權住宅物件的地租應比照地價稅計算,防止不合理的地租徒增屋主 負擔。
4. 在台北市購買名下第二戶房子時,課徵額外購屋稅,抵制房子做為投資炒作的 工具。買越多,課越重。
5. 自住的房子(名下只有一戶)減稅,從原有房地合一稅從45%降為22.5%,其 餘依比例全數減半。
6. 市民購買自住房子提供優惠貸款,提供優惠利率與利息補貼,受理戶數無上 限,降低購屋負擔。
(二)生養友善
讓生養子女不再是負擔。
1. 持續廣設公幼與非營利幼兒園,並在設立過程中補貼保姆費用,使民眾負擔接 近公幼,讓孩子的照顧不再依靠抽籤運氣。
2. 增設2-3歲專班,使更多父母的需求能被滿足。
3. 生育獎勵貼每胎10萬元,第二胎20萬、第三胎30萬,以此類推。
4. 育兒津貼每胎每月2萬元。
5. 人工生殖補助與凍卵補助全額費用。
6. 推動代理孕母合法化,從台北市開始試辦。
7. 強化社區課後陪伴據點,讓父母不再趕著下班接孩子,讓家庭有更多時間可以 投入休閒娛樂。
(三)長者友善
讓長輩獲得好的照顧、陪伴與尊嚴。
1. 廣設公共托老的日照機構與老人公寓,同時增加24小時的長照機構。
2. 發放重陽敬老金2000元。
3. 現有中低收入老人津貼加倍,支持沒有收入的長輩,享有基本生活尊嚴。
4. 市政府提供公職照服員,協助長照2.0無法妥善照顧的家庭。
5. 喘息服務時數增加至52天,讓照顧者每週可至少休息一天。
6. 廣設道路無障礙設施與淨空人行道,確保長輩與孩童行的安全。
7. 鼓勵家庭互動,提供諮商資源,讓青壯年與長輩能夠有更好的交流。
8. 社區大學補貼,鼓勵長輩充實生活與結交朋友。
9. 由社區據點、里長提供數位教學服務,消除長輩數位落差。
10. 長輩價值再造,輔導想服務社會的長輩再造事業第二春。
(四)交通友善
無論是行人、機車、公車、捷運或開車族,都獲得重視。
1. 市民公車短程免費,降低通勤族負擔,鼓勵使用大眾運輸。
2. 公車評鑑勞工權益項目訂為關鍵評分項目,徹底杜絕過勞的公車司機,還給乘 客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
3. 廣設汽機車停車位與暫停區,滿足需求,減少違停,將路權還給行人與行車。
4. 市有汽機車格(含停車場),免收停車費,減輕無謂的市民負擔。
5. 友善機車路權,全面塗銷車道內「禁行機車」字樣,相關交通政策規劃開放市 民參與,擺脫汽車為主的道路設計。
6. 廣設停車彎式的機車停車格,使機車不再需要騎上人行道。
7. 鼓勵在家、遠程工作,釋放通勤時間,減少路上行車與擁擠的大眾運輸。
8. 加速推動捷運東環線與民生汐止線:完善大台北捷運網,便民也解決塞車問 題。
9. 改善馬路上的標線型人行道,移除人行道上障礙物與違規停車,使人行道暢 通、平整,行人走得安心。
10. 增加路口人行道外推、行人庇護島等設施,保護行人路權。
11. 重新規劃道路標線,使行車變得更安全、更順暢。
12. 透過都更拓寬道路,讓車道與人行道都寬敞,垃圾變成大樓集中管理,不再因 為垃圾車慢行而阻礙交通。
13. 內科塞車問題本質不是「交通問題」,而是因為內科員工住不起內湖造成的問 題,只要能提供內湖大量、平價的房子讓員工能就近租購,交通問題自然解 決。
(五)物價友善
物價便宜了,生活更容易。
1. 設立物價平衡基金:在物價波動時,以基金平衡物價,由市政府承擔民生物資 的風險。
2. 開設市營企業:從營建市府隊和市府大賣場開始,大幅壓低營造成本,並提供 給市民物美價廉的生活物資,所有獲利都將回饋給市民。
3. 發展自動化產業: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人力需求,降低成本自然降低物價。
(六)更新友善
三個月過案,四年十萬戶新居。
1. 全面上修容積率,在安全優先的範圍內,兼顧建商與市民的權利,充分運用城 市空間,增加房源供給並確保都更落實「室內一坪換一坪」。
2. 老舊派出所、消防局改建:改建台北市過於老舊、狹小的派出所(佔四成)與 消防局,建立青宅共構,同時改善員警的辦公與休息空間、提供青年住宅以及 公共停車場的數量。
3. 市有市場改建:將市有地上的市場改建,改善攤商環境,同樣建立青宅共構, 同時改善環境、促進經濟、提供青年住宅與公共停車場的數量。非市有地的老 舊市場,優先公辦都更。
4. 市有地充分利用,加速擴充公宅數量、拓寬道路與增設停車位。
5. 在規劃之前就先辦公聽會傾聽民意,凝聚共識後再進行設計規劃,而非任由市 政府自行規劃,讓公聽會流於形式,最後強硬施工,枉顧民意。
6. 無論是否危老,只要是都更相關案件,全部快件處理,三個月完成發照審核與 監督開工。
7. 危老都更土地增殖稅比照一般都更,減徵40%,增進更新意願。
8. 獎勵回饋公共空間:建商如在建案中回饋如拓寬馬路、公共設施、社會住宅、 青年住宅、公有停車格、公幼等政策鼓勵設施,可再獲得額外的容積獎勵。
9. 加速購回公保地,保障地主權益。
10. 整體性都市計劃:以人為本,全面規劃,讓都更不再零星破碎,並且提供市民 自辦都更的建議藍圖。
(七)脫貧友善
幫助中低收入戶脫貧,找回人生自主權。
1. 中低收入戶補貼加倍,免費入住社會住宅。
2. 信用破產者在債務清償期間,免費入住社會住宅。
3. 加強民間NGO的補助與合作,跳脫中央法規的匡限,真正建立「寬進、培力、 緩衝」的有效脫貧社福制度。
4. 整合資源,讓急難求助、就業輔導、長期照護等不同需求的艱困家庭,都能獲 得最適切的幫助。
5. 輔導貧戶建立互助資訊與人際支持網絡,強化社會安全網。
6. 透過職業設計師,創造多元的就業機會。
7. 提升社工權益與待遇,增加社工人力,基層社工單位充分授權專案判定,提升 效率。
8. 落實跨單位合作,替個案充分連結資源,確實改善個案狀況。
9. 尊重專業,讓社工能專心協助個案,而非淪為支援雜工。
10. 一里一食物銀行,以里長為中心進行社區關懷與資源媒合。
(八)勞工友善
失業不擔心,就業更容易。
1. 建立台北市特別基本工資40000,並建立配套協助中小企業雇主渡過中間過渡 期。
2. 提高失業補助金至投保金額80%,扶養加給提高至30%,延長補助時間使參與職 訓期間可以無後顧之憂。
3. 開設更多元與符合時代需求的培訓課程,引導市民進入薪資更優渥的產業,獲得 改善生活的充分培訓。
4. 協助擬定各類自由工作者定型化契約,並且提供諮詢服務。
5. 強化自由工作者的工作媒合、權益保障與棄案補助,建立業者黑名單。
6. 增加勞動稽查員人力,保障勞工權益。
7. 提升工會職能,加強勞團實力與勞工參與。
8. 市府約聘人員、市營企業、合作社福單位等,最低薪資40000,對標合理的基本 工資,從市府做起。
9. 確實發放公職人員加班費用,勞工權益從公職基層做起。
10. 提高兼任教師鐘點費與講師演講費。
11. 市府相關標案、補助、發包廠商、採購案等,要求薪資均達40000以上投標廠商 才符合資格。
12. 強化輔導就業諮詢並且優化職訓網站,使介面親民、易懂、課表清晰,並且可以 明確看到進入職場的工作概況與薪資行情,讓待業者可以更正確的評估要受的訓 練。
(九)創富友善
讓台北市成為最容易賺錢的城市,讓台北市民變成最懂得賺錢的市民。
1. 提供中小企業更多紓困方案,協助渡過經營難關與基本薪資調漲的衝擊,動態 調整,看得到也領得到。
2. 市有店面(如捷運地下街)免費租給中小企業店家活用。
3. 陽明山中山樓古蹟開放賭場經營,活化再利用。
4. 推動合法性交易專區,滿足市場需求,杜絕非法,誠實納稅。
5. 線上市民財富教室,提供多元化的創業與兼職輔導,增強民間研發創新能力。
6. 中小企業輔導產業升級,讓小店變大店,讓獨立品牌變連鎖。
7. 建立營所稅分級制度,中小企業降稅,大企業增稅,但可透過提升員工福利獲 得減稅。
8. 推動鬆綁新創事業法規,建立實驗區。
9. 打造在地品牌,振興在地商圈。
10. 促進國際產業交流,輔導跨境電商。
11. 整合窗口,提升產業局輔導能量。
12. 強化高中小學校財商教育與就業輔導。
13. 鼓勵加入技職體系,培養多元人才。
14. 促進產學同步、合作。
15. 加強打擊詐騙與非法廣告。
(十)健康友善
身體與心靈都健康。
1. 興建新的運動場館,依需求提供專業場地,同時規劃青宅、公共停車、公幼等 共構。
2. 補助青少年出國比賽經費,支持運動員的各項經費,中央不做的,台北市帶頭 做。
3. 整治不良的體育協會風氣,從台北市做起。
4. 退役運動選手適才任用,傳承知識與經驗。
5. 鼓勵運動,台北通APP整合每日健康數據,提供獎勵。
6. 強化社區心理衛生資源。
7. 提供中小學心理基礎教育。
8. 鼓勵減少加班。
9. 市立學校營養午餐全面採用有機蔬菜和動物福利蛋。
10. 推動更多元的標章認證,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
11. 鼓勵減糖與替代性酒精產業與研發。
12. 促進娛樂與抒壓產業。
(十一)動物友善
從根源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提升動物權益。
1. 設立公營動物醫院,減輕飼主負擔。
2. 成立專責團隊,由政府主導全面TNVR。
3. 設立動保專線。
4. 動保處預算與人力提升。
5. 公費全額補助結紮費用。
6. 設立動保警察,專職負責動保案件,增進執法效能與維護動物權益。
7. 嚴懲惡意遺棄,開罰100萬。
8. 建立台北市動物公益血庫,杜絕不肖賣血業者。
9. 協助民間收容單位就地合法,並且提供補助,減輕收容所壓力。
10. 與愛爸愛媽合作,減少不當餵養,掌握流浪動物情況,隨時通報。
11. 強化學校生命教育與社會宣導。
12. 公部門採購食材,全面使用動物福利與環境友善食材。
13. 推廣素食產業,使素食的選擇更多元、更親民。
(十二)環境友善
人與自然共榮永續。
1. 都市計畫總體檢,確保綠地與農地。
2. 公園與步道環境維持,積極清除雜草、垃圾、修剪樹木,給市民有良好且安全 的休閒環境。
3. 老舊山林步道修復,維護登山運動民眾的安全。
4. 透過都更讓市容美化、綠地增加,社區大樓有集中式垃圾管理,不再需要追垃 圾車,工作生活更便利。
5. 超市、賣場沒賣完的食物送至食物銀行。
6. 推動環保創新產業。
(十三)教育友善
降低資源落差,老師學生不焦慮。
1. 建立多元教育中心,減少小校老師的負擔,彌平教育資源的貧富差距。
2. 推動線上多元學習,讓學生不限時間、地點的進行興趣探索。
3. 推廣校外自主學習,減少對明星學校的迷信與依賴。
4. 提供諮詢服務,協助新科父母減輕照顧與教養的焦慮。
5. 市立學校全面雙語化教學,增進孩子國際化的能力。
6. 鼓勵科學普及、法律普及、心理普及、歷史普及、醫學普及、幼兒發展普及等 各類知識普及出版品的發行,使教育發生在生活之中。
(十四)文化友善
以內容產業為核心,使文化走入生活。
1. 推廣閱讀,提升人民幸福感。
2. 鼓勵開發在地化題材,使歷史與文化被賦予新生命。
3. 提供創作者田調協力,降低田調難度。
4. 擴大漫畫人才培育與獎助。
5. 扶植投資在地IP,增加國際能見度。
6. 促進創作者交流、媒合。
7. 建設拍片基地,降低拍攝成本並創造觀光效益。
8. 引進企業廣告與公關資源,使創作者的工作能夠更多元化,創造更多商業可能 性。
(十五)族群友善
推廣不同族群、性別在社會上的平權。
1. 重整市政顧問名單,增加新住民等多元族群的顧問。
2. 增加多元族群的相關預算。
3. 協助新住民找到自我認同、提升識字、網路等資訊落差。
4. 扶助多元族群創造成功典範,提升族群自我認同。
5. 義務教育加強性教育與平權教育(包含但不限於性別、族群等)。
6. 推廣職場平權,透過民間KOL進行強化宣導。
7. 校園提供同儕支援團體,協助青少年渡過難關。
8. 鼓勵製作與族群對立、世代對立、性別對立等議題相關的出版、影視與綜藝節目,增進不同族群間的理解與對話。
9. 推廣各國文化交流與知識傳播,建立市民國際觀。
(十六)政府友善
打造親民、友善、有效率的台北市。
1. 推動北北基迅速合併,整合資源完整規劃,減少無意義的行政資源浪費和溝通成本。
2. 各種政策會議,確保民間代表出席。
3. 拒絕官腔回覆,力求具體與充分溝通。
4. 打擊公職人員卸責文化,重大案件主管應負連帶責任。
5. 改造公部門文化,鼓勵表達多元建議。
6. 適才任用,打擊無用的酬庸冗員與肥貓。
7. 從市民使用者角度建立單一窗口化,使服務更便民。
8. 公告文件提供白話說明,使市民理解政策更容易。
9. 各部門資料同步化,減少無用的文書行政流程。
10. 台北市政府行政作業效率提升,各類申請文件無紙化、加速化。
11. 重整台北市政府各部門網站,使介面更親民易用,更容易找到資訊。
12. 行政流程透明化,便於查詢、監督、追蹤。
13. 建立公職人員獎金制度,鼓勵達成政績的部門與負責人。
以上是我們台灣動物保護黨的政見白皮書,每一條政見也都還有詳細說明,
若有興趣歡迎點擊至下方候選人個人頁面中查看 2022動保黨完整政見。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目標和理念,歡迎您以實際的行動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