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消息

都更、人行道拓寬,居然都有助於環保?


經濟發展似乎總是被擺在環境保護的對立面,

很多人覺得,動保黨不是愛動物嗎?

怎麼一直提開發、改建,

這樣不是很傷害自然環境嗎?

其實正好相反,

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

經濟與環境是不矛盾的,

只要有夠聰明的方法,

其實人類與地球可以兩全。

這是最新的國際趨勢與觀念,

也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談的事,

只是台灣三大黨始終想法落後,

跟不上世界的潮流。

整天在談台灣要有國際觀,

政府自己都沒有,

還想要求民眾?

我舉個最簡單直接的例子,

一直有環保人士主張,

社子島是台北市最後的「綠色基盤」,

不應該開發。

但,這是真的嗎?

首先,「台北市」這個觀念本身就是錯的,

大自然環境,有在管行政區的嗎?

如果我們把視野拉開,

看到整個大台北地區,

你就會發現哪來的「最後的綠色基盤」?

台北盆地完全被綠山環繞,

社子島的綠地根本是九牛一毛。

再來,根據研究,

綠地有很好的降溫效果,

能夠改善城市的熱島效應,

但降溫效果只限週邊100公尺,

所以把整個台北市的降溫問題,

都寄望在社子島與關渡平原上,

是不切實際的。

事實上,因為台北市的熱島問題,

社子島一帶甚至被波及,

島上氣溫其實不輸台北市,

可見社子島的開發與否,

根本與城市降溫的解方沒有直接關係。

真正的解方,

其實是在人行道拓寬與都更裡。

你可能會很驚訝,

蛤?人行道跟都更?

這與環保還有氣溫有什麼關係?

回到剛才的重點:

綠地的降溫效應,只對週邊100公尺有效。

所以要真正的城市降溫,

必須要讓綠地遍地開花,

而不是想靠某個公園、某片森林來改善。

為什麼都更有幫助?

因為過去的老房子在建材與設計上,

沒有綠色建築的概念,

冬冷夏熱,只能依賴大量的冷氣降溫,

室內涼了,室外反而更熱了。

近年來台北市已經通過自治條例,

要求新建案必須要有綠建築標章,

但這是5年內的事,

台北市71.4%是30年以上的老宅,

5年內的新建案比例極低,

整座城市幾乎都是氣候不友善的老設計。

透過都更,建商必須符合規定,

自然所有的房子都成了綠建築,

有週邊的綠地規劃、友善環境的設計,

甚至還有綠屋頂、綠植牆,

再配合好的都市計畫來確保城市風廊,

讓風可以穿過城市,帶走空污與熱氣,

整個城市的氣溫就能有效降低。

人行道拓寬之後,

可以透過植樹來建立綠廊道,

不但能夠美化街景市容,

同時也可以創造「城市冷島」,

讓台北市內處處涼蔭。

你知道台北市哪裡有城市冷島,

在全市32度高溫時,

卻保持著低於29度的清涼嗎?

答案是信義區松智路一帶,

就是商圈旁的豪宅區,

如果大家有去過就知道,

那裡的人行道寬敞又綠樹滿佈,

這種舒適,難道該是富豪的專利?

當然不是,我們希望所有市民都能享有。

這只是其中一個城市發展同時能改善環境的例子,

在聯合國的SDGs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

還包含了擺脫貧窮、多元教育、推動平權等等,

都在我們動保黨的十六大友善政策中。

我們動保黨相信,

人與自然是能夠共存的,

我們不應該便宜行事,

用缺乏細節的粗暴二分法來管理城市,

糟糕的都更、開發,

當然會傷害環境,

就像柯市府的生態社子島,

美名為生態,其實是「豪宅社子島」,

完全只想把窮人趕走,幫富人炒房,

對台北市整體沒有任何幫助,

才會受到環保團體的質疑與攻擊。

而我們的台北聖淘沙計畫,

不但對居民有完善的補貼,

讓窮人變富人,

同時也會兼顧生態、防洪、文化與觀光發展,

在保留在地特色的同時,

讓社子島煥然一新。

居民可以選擇帶著高額徵收金移居,

也可以選擇留下來享受進步的生活,

人權與發展,自然與經濟,不用取捨,

只要用心,就能兩全。

這是我們願景中的台北,

對所有生命都友善的台北。



看更多政見與小額捐款:


👉 台北市長候選人 張家豪 https://hao.oen.tw/

👉 大安文山區候選人 華珮君 https://pei.oen.tw/

👉 中正萬華區候選人 曾琳詒 https://linda.oen.tw/

Комментарии


精選文章
2022 動保黨候選人
雙人_正面-農.jpg
正面-Linda.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