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新消息

市營企業?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公營企業往往被人詬病的地方,

就是如同過去公部門的印象,

效率低、官僚、養滿肥貓,

因此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大力推動民營化。

既然如此,

為什麼我們還要市營企業的政見呢?

這不是反而倒退了嗎?

其實最核心的問題不是公營或私營,

而是「壟斷」。

當一個產業缺乏競爭,

自然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反正認真做也好,不認真也罷,

你們都只有我這個選擇,

我多做無益,少做少錯,

你不爽不要用。

是不是還挺有政府與大黨風味的?(笑)

這就是人性,

體制本身會引導人的行為與決策,

個體的善良與邪惡往往影響有限,

改變體制結構才是根治之道。

所以現在我們的社會,面臨什麼問題呢?

就是資方的集體壟斷。

財團資方可以靠著財力獲得權力,

就連想拒買,都很難執行,

因為他們利用價格優勢或是成立新品牌,

永遠是他們辦法最多。

而我們過去想像的「競爭帶來進步」,

事實也沒有在現有的環境發生,

因為競爭歸競爭,

但影響到共同利益的事,

他們依然可以相互合作,

最後還是市眾受害。

市營企業受議員監督,

財務公開透明,

只要再配合適當的法條補充,

(例如主管任命的議會否決權)

比起「你真心拿他沒辦法」的財團,

其實有機會創造更健康的事業體。

從勞工權益出發,

市營企業可以直接要求給予合理的待遇,

薪資四萬起跳,完全符合勞基法,

族群平等、弱勢關懷,

都可直接要求做到。

市營福利更好,人才就往市營跑,

企業為了留住人才,

只好跟著提升福利。

再來市營企業的定價也可以更親民,

因為企業的獲利最終還是要回饋市民,

所以一開始不如就便宜一點,

市民買得開心,

還可以增加市場的競爭力,省下行銷費用。

像我們提的市營獸醫醫院,

就可以是一個很直接的例子,

現行的獸醫價格混亂、管理困難,

造成許多民眾照顧毛孩的負擔,

只要有市營醫院,

價格就能親民、公開透明,

也會進而影響民營的定價,

在市場機制下自然解決了價格混亂問題。

再來市營企業可以讓公部門擁有更高的自主性,

一方面因為公務員有許多法規限制,

待遇發放也沒有彈性,

所以透過市營企業可以招募到更優質的人才。

二方面政府在採購上也有採購法的限制,

超過10萬就要公開招標,

100萬以上還有投標廠商數量規定,

導致行政效率低落,

新興產業難以合作等問題。

三方面例如像政府的公共工程,

長期因為流標問題,

導致預算不斷上升,

期程不斷拖延,

還有像統包造成的設計不良問題等等,

如果市府有自己的營建團隊,

加上自己的設計團隊,

其實就能加速流程、降低預算,

對市政會有極大的助益。

說白一點,如果一份工作有長期需求,

自雇的一定比外包的便宜有效率,

都更、公宅這些都是長期需求,

市府有自己的團隊自然能發揮最大效益。

你說總是外包才會有競爭力?

但你看看過去市府招標的情況,

哪一個不是看「過去與市府合作經驗」呢?

大家都希望能順利結案,

所以長期配合的廠商到處都是,

反而變成了另一種壟斷。

所以我們提出市營企業,

並不是像過去公營那樣壟斷市場,

而是要運用市場機制,

主動參與競爭、創造競爭,

來誘使民間企業良性成長。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需要的力量,

或許未來市營企業會有需要退場的一天,

但如今它能夠做成一股進步的力量。

這樣的視野與企圖心,

不是我們這樣白手起家的創業家,

是不會想到,

也不知道該怎麼營運的。

你看看台北捷運公司經營的多慘就知道了,

明明坐擁這麼好的資源,

卻連個咖啡品牌,

包裝行銷都可以弄得這麼差,

(對喔,他們有賣咖啡,還有電商平台喔)

光有事業體卻不知如何經營,

真心是災難一場。

把市府交給我們,不只新的市營企業,

就連舊的,我們都可以使它脫胎換骨,

其他三大黨的醫師、律師們,

有這樣的本事嗎?



看更多政見與小額捐款: 👉 台北市長候選人 張家豪 https://hao.oen.tw/ 👉 大安文山區候選人 華珮君 https://pei.oen.tw/ 👉 中正萬華區候選人 曾琳詒 https://linda.oen.tw/


댓글


精選文章
2022 動保黨候選人
雙人_正面-農.jpg
正面-Linda.jpg
bottom of page